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彩翼宣讲团延安行:指尖非遗中的文化传承实践记

时间:2025-09-08 12:36作者:综合来源:东方财经网 浏览:

2025年8月,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蟠龙战役红军小学的教室里,迎来了一群西北工业大学的“文化使者”。由指导老师曹静带领的彩翼宣讲团,扎根于这片革命老区,将非遗剪纸、书法艺术和端午习俗带入课堂。多名志愿者化身“传统文化导师”,以“指尖非遗”为媒,探索如何用动手实践唤醒孩子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为红色摇篮注入新的文化活力。这场为期15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课程,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

传统文化是“新课堂”

抵达蟠龙战役红军小学的第一天,指导老师曹静与队长陈卓枫便与校方负责人赵敏深入交流。赵敏语重心长:“要让红色基因与传统文化交融共生,剪纸、书法这些非遗技艺就是孩子们必须掌握的新课堂!”活动核心是将延安精神与传统技艺结合,让文化传承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养分。曹静老师表示,团队将围绕“动手体验+文化熏陶”设计课程,帮助孩子们在乐趣中树立文化自信。

指尖非遗:千年剪影在彩纸间复活

“剪刀轻舞,彩纸翻飞,一幅幅龙纹、窗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在“指尖非遗,千年剪影工坊”课堂上,志愿者通过微课视频揭开非遗剪纸的神秘面纱。孩子们手持儿童安全剪刀,跟随视频中的技法,将彩色剪纸化作蝴蝶、福字等传统图案。五年级学生李同学兴奋地说:“原来剪纸不只是手工,它是老祖宗的智慧!”

志愿者们边指导边讲解剪纸背后的故事——从陕北民俗到吉祥寓意,课堂瞬间变成非遗博物馆。课程结束时,每个孩子都完成了专属作品,一幅幅剪纸在阳光下宛如千年非遗的“复活仪式”。

图①同学们的剪纸展示

笔墨生辉:清水写就汉字之美

胸藏文墨怀若谷。书法教室内,墨香虽淡,热情却浓。在“书画最美汉字”课程中,孩子们在微课视频《书画最美汉字》里穿越千年文脉,从笔墨纸砚的起源到“永字八法”的运笔精髓,汉字演变的壮阔史诗生动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视频中,毛笔从握笔姿势到提按转折的动态演示,化抽象技法为直观韵律都进行了详尽的演示,孩子们纷纷伸出小手模拟笔锋走势,仿佛提前触摸到文化的肌理。

分发学具环节瞬间点燃课堂——笔山托起毛笔的优雅弧线,水碟盛满清波,水写布如宣纸般铺展。孩子们轻蘸清水,在布上挥毫书写“山”“和”等汉字。清水滴落处,墨痕淡去又浮现,如同汉字穿越时空的生命律动。“我的山字像真的大山!”一名学生惊叹于笔尖下诞生的巍峨。志愿者们穿梭其间,时而轻扶孩子手腕示范运笔力道,时而解读汉字象形之美:“水字的三道曲线,是黄河奔流的姿态;木字的两笔枝杈,藏着森林的生长密码。”

课程尾声,水写布上已布满稚嫩却真挚的作品。孩子们高举“福”“春”等大字合影,清水字迹在镜头前晶莹闪烁,宛若将文化基因镌刻进童年初夏。一名志愿者轻抚水写布感慨:“清水为墨,环保亦含深意——汉字不染尘滓,文明生生不息。”

粽情端午:手工里的节俗传承

图②队长讲谜语

当端午主题学具包发放时,教室沸腾了。“妙趣传统节日,手工体验端午情”课堂,通过PPT讲述屈原故事和端午习俗,随后孩子们动手制作粽子香囊和龙舟模型。志愿者分组指导,从折叠彩纸到填充艾草,每一步都融入文化讲解。学生王小花边做边说:“原来粽子不只是简单的美食,它还代表爱国精神!”活动中,孩子们还模拟“包粽子”比赛,欢声笑语中,传统节俗从书本跃入现实。一名志愿者感慨:“当孩子们举着自制龙舟高喊端午安康,那一刻,文化已在他们心中生根。”

图③同学们做的香包展示

言传身教:文化种子播向未来

结课仪式上,孩子们的作品展震撼全场——剪纸长廊、书法卷轴、端午手工墙,每一件都诉说着传承的力量。队长陈卓枫总结:“文化不是古董,而是活生生的实践。我们用剪纸、书法、端午手工作为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传统的认知大门。”指导老师曹静补充道:“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交融,让活动超越了教育本身——它是以手传心、以艺润魂的旅程。”

图④同学们写的感谢信

彩翼宣讲团的足迹,已从蟠龙战役红军小学延伸至更广阔的田野。当非遗技艺在指尖绽放,当汉字之美在清水间流淌,当端午情结在手工艺中传承,这场实践不仅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更点亮了乡村振兴中的教育之光。

文|金辰宇

图|曾梓琪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
华南财经网手机版 中国大财网手机版 中国华财网手机版 中华金融网手机版 东方财经网手机版 大众财经网手机版 齐鲁财经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