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刊|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通过增强战略意识、强化战略思维、坚守战略目标、坚持战略方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增强战略意识,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涵的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标、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必须从根本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定位,实现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质量效益由传统低质向现代高效蜕变,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强化战略思维,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重视战略问题,保持战略定力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打造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必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更加完备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守战略目标,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国在优化经济结构、创新能力、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上,既具备较好的高质量发展支撑条件,也保持了高质量发展的延续性、稳定性。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超过1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从12.3%上升到超过18%,这证明尽管国际环境急剧变化、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雄厚的经济基础、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完整的产业体系始终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坚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信心和决心。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内经济正在爬坡过坎,吃劲的时候,保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定力,必须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拼搏奋进;必须激发创新活力,瞄准高端,高举智能科技产业旗帜,不断地释放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强大动能;必须凝聚创造合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让高质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坚持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就要求我们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深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共建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强化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同时引导企业有序“走出去”,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抓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自贸区创新发展,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作者:许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