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清洁空气行动,墨迹天气亮相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活动
9月7日是第六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墨迹天气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联合北京市昌平区生态环境局、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共同主办主题为“健康生活·畅快呼吸”科普活动,聚焦空气质量管理与公众呼吸健康防护,通过科普内容展示、专业分享与互动体验,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清洁空气与健康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专业的气象服务平台,墨迹天气深度参与并展示了其在空气质量监测、预报与公众健康防护方面的科技能力。
“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由第74届联合国大会于2019年设立,旨在推动全球关注大气治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并倡导采取实际行动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气象服务代表企业,墨迹天气多年来持续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推动空气质量的透明化、可视化与可行动化,助力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更科学的健康防护。
在主题发言环节,墨迹天气气象分析师王简以《看得见的空气:科技助力读懂空气质量》为题,向现场观众及嘉宾分享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了解并应对空气污染。过去人们往往依赖“闻气味、看天色”等主观方式判断空气质量,而现在通过墨迹天气等平台,用户可实时获取权威、精细的AQI(空气质量指数)数据、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健康防护建议,真正实现“用数据指导生活”。
墨迹天气不仅提供全国范围内空气质量的实时查询与预报服务,用户还可通过“空气质量地图”等功能查看周边区域的污染状况,差异化安排出行与户外活动。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墨迹天气会第一时间推送环保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提醒用户采取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防护措施。
对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户外运动爱好者等敏感人群而言,科学防护尤为重要。墨迹天气结合空气-气候-健康研究团队推出的科普手册,通过产品功能与科普内容双管齐下,帮助用户理解如何依据AQI等级调整行为,例如在污染较高时段避免剧烈户外运动、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等。墨迹天气也积极参与现场展览与互动环节,通过设置科普展板、开展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市民尤其是亲子家庭传递空气污染防护知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刘思佳在发言中指出,清洁空气是健康、气候与经济的多赢之策。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也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这一进程中,科技企业与公众的参与尤为关键。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护,墨迹天气正用技术创新重塑公众与空气的关系。未来,墨迹天气表示将继续深化空气质量服务能力,拓展气象与健康交叉领域的应用场景,携手政府、科研机构与公益组织,共同推动全民环境健康素养提升,让“畅快呼吸”成为每一个人触手可及的日常。